如果武统台湾不可避免,先把我们舆论战的短板补上
现代战争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枪炮对决,舆论场日益成为影响战局走向的“第二战场”。从俄乌冲突到巴以局势,信息战、认知战与心理战渗透于战争的每一环节,甚至在关键时刻能够扭转战场态势。
现代战争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枪炮对决,舆论场日益成为影响战局走向的“第二战场”。从俄乌冲突到巴以局势,信息战、认知战与心理战渗透于战争的每一环节,甚至在关键时刻能够扭转战场态势。
10月26日至28日,新华社连续发表三篇署名“钟台文”的评论文章,系统阐述大陆对台政策方针,重点涉及两岸统一后的经济利好、九二共识的完整表述以及对台湾政界的对话呼吁。
今天,我们来聚焦一个备受瞩目的重磅消息。这一事件清晰地表明,在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中,“武统”绝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大陆方面正在亮出一件新的法律武器,而它背后传递的信号,非同寻常。
近日的台海局势,因大陆一系列战略动作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从两岸航路重启到军事威慑升级,再到岛内民意逆转,统一进程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推进。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在大陆“精准施策”下陷入全面被动,其“台独”图谋在历史大势前已现溃败之势。
刷到这句话时,我正挤在晚高峰的地铁里,手机电量只剩12%,还是忍不住把那段75年前的进城视频看了三遍——灰棉袄的士兵贴着城墙根走,枪背在身后,脚底下没发出一点声。
近期,岛内热度较高的事,便是国民党主席选举。起初,候选人郝龙斌一直秉持“稳扎稳打风格”,不搞折腾、不挑起事端,试图凭借“务实”方式争取选票。但随着投票日期日益临近,他的表现出现显著变化。10月中旬,他临时召开了一场记者会,一开口便抛出涉及两岸的五点主张,其中有
郑丽文一句“不能由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像捅破窗纸,轰的一下,71%支持率冲上去,蓝营里有人拍手,有人破口喘气,郝龙斌那头民调只剩6%,脸色比刮台风的天还灰。
先说说中俄关系这摊子事儿。两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纠缠不清,苏联时期帮中国建了不少工业基础,后来中苏翻脸,边境都打起来了。9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中国和俄罗斯才慢慢和好。
国民党主席改选倒计时,岛内氛围紧张,竞选、直播声浪交杂,“不允许大陆单方面改变现状”成为话题焦点。外界都在关注,西方媒体盯着中国举动,认为不正常;一边是选票,一边是油库,两线同时加快,指向更加复杂的棋局。
台独势力近年来在网络上反复散布极端言论,声称如果大陆启动武力统一行动,他们就会直接针对三峡大坝发起攻击。这种挑衅性说法并非新鲜事,早自2002年起就出现在两岸舆论中,当时一些台湾地区军事观点开始讨论以导弹打击大陆关键设施作为所谓自卫手段。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建成了一套相当强悍的“区域拒止体系”,可以将意图介入亚太局势的敌对武装力量阻挡在外。
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时候,就多次在媒体前表态,说中美两国应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别搞军事对抗。在一次采访里,他直言中国是竞争对手,但战争不是选项,得用经济手段来平衡。可谁知道,这不过是放出的烟雾弹,背后美国国防部已经在调整战略,全力备战台海问题。
9月13日,东部战区陆军在微信公众号“人民前线”发布原创军歌《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歌名没绕弯,歌词也不藏着掖着:拥抱澎湖湾,驻泊基隆港,击水日月潭,俯瞰阿里山。最后一句把态度钉死,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宝岛上。MV里不止是现役部队的镜头,还穿插了1949年
有人甚至在社交平台大谈“提前预警、非战区疏散”之类的设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不会通知。更准确地说,也没时间通知。
台湾什么时候收回,有人说2027,理由是2027是我军建军100周年的日子,我们要收回台湾向军旗献礼。目前西方国家以及台湾的一些专家都普遍认为,2027是一个时间节点,说我们是不会拖过2027。
解放军中将王洪光在节目里说,如果真要武力解放台湾,72小时就够了,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说太保守,还有人问既然这么快就能搞定,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动手?
当天下午,人们刚刚泡上一壶新茶,一句“大陆恐怕撑不过两周”的惊人之言,如同过年抢红包时屏幕上一闪而过的巨奖提示,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去。
在台海风云变幻的宏大舞台上,“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就像两颗被命运丝线缠绕的星辰,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知里,它们似乎站在了矛盾对立的悬崖两端,引得无数人争论不休、猜测不断。但今天,我们要以排山倒海之势大声宣告:这种陈旧的对立认知已被彻底碾碎,“和统”“武统”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来自国内外专家的猜测,并且也能从今年的“海峡雷霆-2025A”军演中看出些端倪。
9月13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原创军歌《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歌词温和但台媒反应激烈。